Stock Analysis

股东可以确信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SZSE:301110)的盈利质量很高

SZSE:301110
Source: Shutterstock

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清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SZSE:301110)刚刚公布了健康的盈利报告,但股价却没有太大波动。 我们的分析表明,投资者可能忽略了一些有前景的细节。

查看我们对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最新分析

earnings-and-revenue-history
SZSE:301110 2024 年 4 月 30 日的收益和收入历史

清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收益近况

权责发生制比率是衡量公司将利润转化为自由现金流(FCF)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应计比率是从特定时期的利润中减去自由现金流,然后用结果除以该时期公司的平均运营资产。 该比率向我们展示了公司利润超出 FCF 的程度。

因此,负的应计比率对公司来说是正面的,而正的应计比率则是负面的。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担心正的应计比率,但值得注意的是应计比率相当高的情况。 引用 Lewellen 和 Resutek 2014 年的一篇论文,"应计比率较高的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往往较低"。

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截至 2024 年 3 月的应计比率为 0.28。 因此,我们知道该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明显低于其法定利润,这几乎不是一件好事。 尽管该公司报告的利润为 6650 万人民币,但从自由现金流来看,它去年实际烧掉了 4800 万人民币。 我们看到,一年前的 FCF 为 1.05 亿人民币,因此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至少在过去能够产生正的 FCF。 然而,需要考虑的还不止这些。 我们可以看到,不寻常项目影响了法定利润,因此也影响了应计比率。 对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来说,一个积极的因素是去年的应计比率明显提高,这让他们有理由相信,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来的现金转化率可能会更高。 因此,一些股东可能希望今年的现金转换率更高。

注:我们始终建议投资者检查资产负债表的实力。点击此处,查看我们对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分析

非正常项目如何影响利润?

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利润受到非正常项目的影响,在过去 12 个月中,利润减少了 1,700 万人民币。 如果这是一项非现金支出,那么现金转换率会更高,但令人惊讶的是,应计比率却显示出不同的情况。 看到不寻常的项目使公司损失利润,这绝不是件好事,但从好的方面看,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好转。 我们在分析全球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时发现,重大异常项目往往不会重复出现。 毕竟,这正是会计术语的含义。 如果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不再重复那些不寻常的支出,那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它的利润在未来一年会有所增长。

我们对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利润表现的看法

总之,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应计比率表明,尽管异常项目对利润造成了影响,但其法定收益并没有现金流的支持。 基于这些因素,很难说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利润是否合理地反映了其基本盈利能力。 如果你想对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你还需要了解它目前面临的风险。 为此,我们发现了4 个警示信号(其中 2 个是重大信号!),您在购买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任何股票之前都应该注意这些信号

我们对青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些因素上,这些因素会使其收益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好。 但是,如果你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细枝末节上,总会有更多的发现。 有些人认为,高股本回报率是优质企业的良好标志。 因此,您不妨看看这份免费的 高股本回报率公司集锦,或者 这份内部人士正在购买的股票清单

Valuation is complex, but we're here to simplify it.

Discover if Qingmu Tec might be undervalued or overvalued with our detailed analysis, featuring fair value estimates, potential risks, dividends, insider trades, and its financial condition.

Access Free Analysis

对本文有反馈意见?对内容有疑问? 直接与我们 联系 或者,发送电子邮件至 editorial-team (at) simplywallst.com。

本文由 Simply Wall St 撰写,属一般性文章。我们仅根据历史数据和分析师预测,采用公正的方法提供评论,我们的文章无意作为财务建议。本文不构成买卖任何股票的建议,也不考虑您的目标或财务状况。我们旨在为您提供由基本面数据驱动的长期重点分析。请注意,我们的分析可能不包括最新的价格敏感公司公告或定性材料。Simply Wall St 不持有所提及的任何股票。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from its original English version, which you can find here.